广州鸿名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政府危机!总理下台?你真的理解德国刚刚上演的"信任问题"背后的机制吗?

新闻资讯 问题,信任,德国,信任投票,施罗德,政府,自民党,联邦,总理,社民党,政治,国会,施密特,德国总理,两者,危机,机制,内阁,财政预算,领导,集体,议员,媒体,华语,反对派,方案,联 12-18

最近德国刚刚上演的“信任问题”(Vertrauensfrage)成为了德国华语媒体的热门新闻。居然还有人用“突发事件”来形容。由此可见,德国华语媒体的质量真的有待提高。

原本想节约时间,特意向ChatGPT咨询了一个问题。我提问道: 德国哪位总理没有提出“信任问题”,ChatGPT居然回复说是施罗德。突然感觉自己被“打脸”了。

由此可见,ChatGPT对德国政治也不怎么了解(或不感兴趣),不能全信。

让我感到意外的是,很多华语媒体居然称这次“信任问题”是一起突发事件。实际上,早在朔尔茨今年11月份提出信任投票以及制定新联邦大选的具体日期时,一切都已经井井有条地规划好了: 朔尔茨的信任投票肯定会输。

选择党不太可能从中做手脚,故意支持朔尔茨,让他获胜(但不排除个别人会支持朔尔茨)。如果那样,就真的成为国际笑话了。大约在过去十年,选择党每年都在高调呼吁现任政府必须下台,从喊“默克尔必须下台”(Merkel muss weg)到“红绿灯必须下台”(Ample muss weg),怎么今天突然间反过来支持朔尔茨呢?不现实。

总而言之,关于此次朔尔茨的“信任问题”没有引起我内心一丝的情绪波动。反而让我更加清晰地看到德国、法国和韩国“政府危机”之间的不同之处。

三个国家几乎在同一时间以不同的形式(各有各的原因)出现“政府危机”,而他们多多少少都有一个共同点: 起因都跟财政预算(Haushalt)有关,即怎么花纳税人的钱,应该花在哪里?

我的感觉是(主观的),德国人的处理方式非常机械化,冷静(甚至冷漠),一切都按程序来。朔尔茨也表示,重新选举就从新选举。

前法国总理强制性推动部分财政预算方案,但立刻遭到占多数的国会反对派抵制。马克龙拒绝提前大选,赖着不走,只能被迫再选出一位新总理。

韩国的做法似乎更激进,突然间进入为期六小时的戒严状态。

诚然,国与国,或民主国家之间也存在很大的差异。

我并没有说自己对法国或韩国政治有多了解,其实一点都不了解,仅仅只是恰好在同一时期看过一些相关报道而得出的一点点个人感想而已(作为一名普通新闻读者来说),不具备客观的参考价值。

总之,德国版的“信任问题”(Vertrauensfrage)机制是一个好东西。同样重要的是所谓的“建设性的不信任投票”(konstruktives Misstrauensvotum)。前者是德国总理的特权("你还信我吗?"),后者则是反对派的权利("我就是不信你!"),但两者在本质上是相通的。

我敢肯定,假以时日还会有德国总理提出“信任问题”,但反对派借“建设性的不信任投票”机制推翻德国政府的概率会越来越小,因为国会政党数量越来越多,因而导致越来越难凝聚反对派的力量来抵抗政府。

当自民党集体撤出内阁后没有跟联盟党向政府发难,以“建设性的不信任投票”的名义推翻德国政府就是最好的例子,因为仅凭他们双方的力量已远远不够,同时又不可能跟左翼党BSW或右翼选择党共事。

我不知道这种演变是好事还是坏事,但肯定是趋势。


编辑:广州鸿名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标签:德国,信任投票,自民党,施密特,总理,罗德,国会,楷体,联邦,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