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婆”的红线为江西牵出了什么
“这次“王婆说媒”牵手葛仙村,满足了网友期待,带来了火爆人气,“王婆”手中的那根红线,也为江西牵出了不少新意。”
昨天,“王婆”扮演者赵梅面向观众弯腰鞠躬,宣告“干娘茶馆”暂时歇业。在台下观众的一片“干娘再见”声中,为期五天的“王婆说媒”全国巡演首站在葛仙村景区落下帷幕。
来赣说媒的“王婆”结束了她的首站演出,既给全国的网友带去了欢乐,也给葛仙村景区引来了“泼天的流量”。
数据显示,演出首日,景区游客数量比往日增加三至四成,当日新增客房预订300间左右,18日到上周末,景区酒店一房难求。
一样的“王婆”,不一样的体验,“王婆”的到来无疑为江西文旅市场注入了全新的元素,对景区而言,这是一次成功的流量营销。
那么,“王婆”的红线为江西牵出了什么?这一“文旅秀场”的火爆带给我们哪些启示?
“王婆”扮演者赵梅。
三
“王婆”走了,下一站选在了同在上饶的婺女洲,继续她诙谐幽默、生动活泼的“《非诚勿扰》”。“王婆”给江西留下的,还有如何将流量变“留量”,让文旅由一时“爆红”走向永久“长红”的发展之问。
回顾“王婆说媒”的爆火过程,不难发现,它直击广大单身青年的真实需求和相亲市场鱼龙混杂的痛点,同时万岁山景区80块钱能看上百场演出的“全园演艺”模式,以及赵梅多年来的演艺沉淀,都是节目爆火的原因。
可以说,这是社会环境需要、景区精细管理和互联网裂变效应因素共同作用下产生的现象级文旅IP,也是文旅融合新思路、新打法背景下催生的新型文旅产品。
近年来,“淄博烧烤”引爆全网、“天水麻辣烫”引客如潮、村超村BA万人空巷,各类城市文旅IP不同的“出圈”路径昭示我们:“看山看水收门票,人山人海吃红利”的时代已经过去,网络流量正在反向塑造着文旅市场。
当然, 流量是把“双刃剑”,当潮水褪去,谁在“裸泳”一目了然。要想流量不减、热度不降,必须找准路径、苦练内功,把“王婆说媒”的“这场媒”继续说好。
特色是文旅的“金招牌”。“村超”为什么会持续火热?如果只是足球,受众毕竟有限。定睛看去,贵州的山水以及苗族的艳、侗族的奇、水族的俏、布依族的雅、彝族的火都成为赋能“村超”的文化增量。城市出圈的本质,还是因为公众被足够有趣、独特、好玩的内容所吸引。
这告诫我们,须有“十年磨一剑”的毅力,深挖江西资源优势,做强红色旅游、山水旅游、城市旅游和乡村旅游“四极支撑”,在推动赣鄱自然与文化遗产活化上下功夫,塑造更强的赣鄱文旅IP,实现错位发展、抢位发展。
网络是传播的“催化剂”。在万物互联、人人“自媒体”的时代,谁都可以成为城市形象代言人,任何事物都可能成为吸引流量的网红要素。文旅从业者必须了解社交媒体的传播规律,大胆尝试、精心策划,善于预测分析文旅话题和市场需求,灵活运用新技术新业态叙述“大异小不同”的城市故事,做到以话题点带动城市面。
这就要求在打造好产品、策划大活动、实施强营销上想办法,强化主流媒体、政务新媒体、自媒体的网络宣传矩阵联动作用,以接地气、冒热气的宣传讲述动人的江西故事,让网络“裂变”为文旅赋能。
真诚是永远的“必杀技”。文旅模式和玩法不管怎么变,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不会变。说到底,旅游的本质还是体验,如果游客没有良好的体验感,无论景色多么怡人、活动多么有趣,落到自身就成了“卖家秀”和“买家秀”的反差。
我们必须秉持长期主义,做好“服务人”的文章,以游客体验为中心,完善“吃住行游购娱”旅游服务体系配套,打造共情共振的人文环境,形成吸引人、感召人、留住人的文旅名城“强磁场”,让“引客入赣”成为贯穿全年文旅新风景。
编辑:广州鸿名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标签:江西,景区,彩礼,干娘,流量,全国,网友,扮演者,茶馆,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