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鸿名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给打工人多放几天假,天塌不下来

新闻资讯 打工人,制度,假期,公众,价值观,社会,假日经济,经济,社交媒体,冰川 04-19

图/图虫创意

图/图虫创意

这不是什么所谓的精分,只能说明:“反感调休”和“长假”都是国人的核心需求。

在这个问题上,公众可以“既要”“还要”。而实现“既要”“还要”的方式就是,增加公共假期。

既然假日经济对中国经济如此重要,既然文旅成为了当前经济环境下难得的亮点,为什么不保留呢?

增加假期就行了!

连胡锡进都呼吁增加假期了,我们何必再遮遮掩掩、虽然但是、做各种理中客呢?

也许有人会表达出这样的忧虑:假期增加了,谁来买单,会不会对经济造成压力?

我不敢说没有,事实上也的确会有,但这里有两个可以参考的背景:

其一,在发达国家,如果算上带薪休假,公众能享受到的实质假期要长于中国。这当然无法轻率地得出“放假时间长,会有利于经济增长”这个结论,但至少可以说明,“多放假”不会成为一个国家迈向发达的重要阻碍;更可以说明,一个国家的发达与否,不仅在于物质上的极大丰富,往往也匹配着“多放假”这个核心指标。

其二,我们的经济现在同时面临着“产能过剩”和“就业压力”。“多放假”当然不会是这两大经济问题的答案,但从常识出发,多放假很可能会倒逼企业提供更多就业岗位,而预期中损失的一些生产力也可能会缓解产能过剩。

还有一种更真实和接地气的忧虑是:多放假会不会增加企业负担?

当然会。但这是指一种“必要的代价”,就像八小时工作制、双休日都会增加企业的的运行成本,但还是执行了。

更重要的是,多放假还是少放假,并不是企业负担的核心,与企业负担更息息相关的是税率,是社保,是制度成本。

用增加人均总劳动时间,取得的经济竞争优势,不仅不被这个时代的打工人所认同,也不被国际主流价值观认可。

多休假,从国际上来看,是一个大趋势。只不过,国外更多是通过“带薪休假”来实现;而在中国的语境内,增加公共假期是更可行的方案。

多放假,就是顺势而为。

中国打工人,配得上多放几天假。


编辑:广州鸿名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标签:工人,几天,假期,制度,长假,经济,公众,价值观,声音,好逸恶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