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声|贵州女企业家讨债疑案:政府的履约责任与寻衅滋事罪的慎用
新闻资讯
本案中最引发公众关注的,还有寻衅滋事罪。
作为刑法中最受争议的罪名之一,此罪的滥用屡被法学界人士批评,彻底废弃的意见也一直不绝于耳。实践中,在网络散播信息以及在公共场所展示标语等,都容易成为“寻衅滋事”的事由。水城区官方通报认为,马某发布微博、抖音,以及张贴大字报和散播传单,涉嫌寻衅滋事罪,所倚赖的也是这种惯常的判断路径。
但是,如果不区分当事人是否在主张合法诉求,是否在行使其对政府的监督权和言论自由,就一律将此类行为以“寻衅滋事”予以打击和堵截,所造成的社会影响也是恶劣的。
本案在最初曝光后之所以被公众大量转发,重要的一点也正因为“寻衅滋事罪”的再度出现。所以,不论水城区政府是否曾私下与马某商议以1500万化解2亿余元的债务,随意给合同当事人套上“寻衅滋事”的帽子就容易给公众留下“以刑化债”的印象,这对于政府形象和公信力而言,无疑是极大的打击。所以,本案后续由省检察院介入调查时,也应慎用此罪名。
总之,六盘水案所引发的经济问题和法律问题都不少,其不仅揭开了地方财政债台高筑的窘境,也再次提示滥用寻衅滋事罪可能导致的恶劣社会影响。这些问题盘根错节互相交织,也在很大程度上折射出地方政府因大肆举债、官员滥权以及无法谨守诚信义务而落入的经济和法治困境。
“法治理想国"由中国政法大学教师陈碧、赵宏、李红勃、罗翔共同发起,系凤凰网评论部特约原创栏目。
主编|萧轶
编辑:广州鸿名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标签:水城,政府,区政府,个人信息,女企业家,款项,项目,合同,万元,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