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鸿名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三千万未成年,抑郁了

新闻资讯 抑郁症,青少年,抑郁症患者,患者,情绪,中学生,星球,社会,油条,家长 09-10

不是有抑郁情绪就是抑郁症

最近,张家界发生了4人跳崖事件,引发了公众对年轻人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

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心理问题已经蔓延到更小的年龄层,比如青少年抑郁症近年来已经比较常见了。

在三四十年前,医学界认为抑郁症不会发生在青少年身上;但如今,抑郁症的出现愈发呈现年轻化、严重化的倾向。

2017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和共青团中央国际联络部发布的《中国青少年发展报告》中显示,我国17岁以下的青少年中就有近3000万受到情绪与行为的困扰,出现了抑郁症状,严重时甚至危害这些青少年的生命。

时隔3年左右,《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显示了国内青少年的抑郁检出率高达24.6%,其中有7.4%为重度抑郁;这部分群体中,大多数也还是初中生。

而在孩子患病后,一些家长尤其是70后、80后,可能缺少精神心理教育而容易采取逃避、默然、冷处理的方式,既没能站在患者的角度思考问题,也害怕孩子承受外界异样的眼光而选择将孩子隔离起来;这些行为也应改变。

如人民日报中提到,家长应做的是“少一点质疑,多一点支持和陪伴;不要把消极情绪发泄到孩子身上;不要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要让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如此消减青少年的抑郁情绪。

除了改变认知观念,行动也要及时跟上步伐,这方面,目前国内的多个学校、政府也已有所行动。

如广州2020年就开始部署了“情绪体检”试点,通过在部分小学、中学进行筛查,及时发现抑郁风险。

再如广州的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自1996年就为在校学生建立了心理档案,以此为指导来展开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及时舒解学生的不良情绪。

2020年9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也发布了《探索抑郁症防治特色服务工作方案》,试点宣传抑郁症的防治、筛查与干预事项,加大对青少年的干预力度。这是首次将抑郁症作为精神卫生的特色工作。

除上述家庭、学校、政府的力量外,一些社会组织也开辟了其他干预路径。

如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一团队通过研发一套AI系统,识别出了具有自杀企图的评论,进而利用团队的微博官方账号给检测出有自杀意图的账号发送关怀信息,并提供一系列的帮助渠道。通过互联网去干预伴随互联网长大的90后、00后甚至10后,会更为便捷、高效。

关于青少年的抑郁症防治,也要深刻认识到,我国整体还在初期阶段,家长、社会、政府各方能够在预防、关怀等多方面起到作用,但专业的事最后还得归还专业的人去做,心理、生理双重防治,才有可能治标治本,减弱青少年抑郁症的高发与恶化。


编辑:广州鸿名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标签:抑郁症,抑郁,青少年,情绪,患者,社会,孩子,心理,也会,家庭